English

计算机的非“人性化”缺陷

1999-06-02 来源:光明日报 王亚南 我有话说

有时候,人类实在是多事,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己给自己添烦恼。伴随近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越来越成为让人们不知该感到自豪还是自卑的一个话题。“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作为一种乔装“酷”态的时髦话语,正是这种复杂矛盾心态的表露。

在我看来,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人文问题,而非一个技术问题。技术理性一旦背离了人文理性的“最高律令”,很容易丧失科学精神所应有的人本立场和人性智慧,最终导致技术的非理性主义和技术的非人性化悖论。

机器真能战胜人吗

1996年,“蓝色巨人”IBM公司推出一台名为“深蓝”的计算机,向连续12年保有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头衔的卡斯帕罗夫挑战,结果“深蓝”以2:4败下阵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好像总算保住了自己的尊严,这一结局着实让诸多技术怀疑论者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1997年,“深蓝”的后嗣“更深的蓝”卷土重来,欲替“父”报仇。发誓“要为捍卫人类之优于机器的尊严而战”的卡斯帕罗夫再次勇敢应战,不曾想却以2.5:3.5的总比分痛失无敌王冠。于是,这一年的5月,在某些人的眼里,似乎成为人类自尊心的滑铁卢。

事情真那么严重吗?这只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连所谓的“人机对弈”都谈不上!实际上是卡斯帕罗夫同海量的实战棋谱“较量”。计算机与人类相比其“智力”究竟如何?不妨来做一次最低级的测验:不经任何“训练”准备,让一个童蒙未开的幼婴和任意一台高级计算机一同“抓周”,没准计算机会完全傻了眼;即使计算机足够“聪明”,它多半也只会牢牢抓住电源不放。

是的,计算机决不是能用概念系统来把握对象世界的“脑”,更没有具备预见性和目的性的“智能”,特别是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善”和“美”的价值判断。不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发展,有一点现在就可以肯定,人制造的机器永远不可能成为实践的和认识的能动主体,因而也不可能反过来奴役制造机器的人。计算机只能“认识”逻辑电路开关,忠实地执行“0”(断开)和“1”(闭合)的逻辑电路方式给它规定下的指令。计算机要赶上人类,恐怕还是天方夜谭。

计算机带来的“专横”

当今驱使全球计算机浪潮超高速突进的动力,不仅仅是以Intel“奔腾”芯片和微软的“视窗”系统为代表的“技术理性”,更在于商业市场扩张的“利润天性”,经济利益实际已经成为技术理性疯长的内在驱力。“科学万能”的技术理性不过成了手段,“以人为本”的人文理性更不是目的。

至于在具体的计算机运用过程中,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本身的不足和计算机系统的某些非人性化缺陷,人们常常受着诸多的限制,有时甚至还会遭受某种意义上的“文化”压制,感受“电子中心主义”的专横。

在这里就来看计算机中文运用里的一个尴尬的例子:

如今我国城市户籍管理大都已“计算机化”了,新生婴儿的父母亲去给孩子“报户口”,自然首先要报上为孩子取的名字。当事人往往费尽苦心,好不容易寻得一个别致的名字,一心想让孩子一开始身为一个“社会人”而占尽世间人文的好“风水”。

而一当“文化水平”不高的计算机中文系统“不识”某个字眼儿时,户籍管理人员往往便会强制申报者给尚未成功定名的孩子改名。这到底算是怎么一回事儿?难道像机器一般的“数字化生存”还意味着给孩子取名也得受到乏味的数字的干预!非人的计算机系统真是蛮横,悍然侵害自古以来人们为人父母所固有的天经地义的权利!不用计算机的年月里,人们“阿猫”、“阿狗”想叫什么就叫什么,谁会干涉?而今不少人怨自己名字不雅,尚有过去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或曾有个疯狂的“火红年代”好怨;不远的将来,“计算机教父”为之“命名”的一代人长大后心生怨意,莫非要他们去怨非人而不识礼数的计算机吗?

期盼计算机“人性化”

计算机既是给人使用的,就必须“人性化”到适合多数人来使用的程度,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味”!

同其他很多种方便实用的家用电器比起来,计算机虽然有着“电脑”的称呼,但其“人性化”的程度大概可以说是最低的。事实上,计算机与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不同。诸多家用电器一开始就是冲着普通家庭去的。而计算机却不是这样。自诞生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就没有打算供普通人使用,而只不过是技术专家们操作的一种专业工具。

正是由于计算机有着这样一种“出身”,才留有一个“重新做人”的后路。“PC”革命后,“系统开放性”的成就实在令人鼓舞。操作系统的进步使人们不必再时时操一口所谓的“机器语言”,文字处理开始多少有一点儿“人味”,各种的“自然语”不断被计算机“说”了出来,然而,由于计算机有着这样一种专业的出身,常常“秉性难改”,而今依然不大像一种平易近人的“家用电器”。

“家用电脑”作为在家庭里使用的东西,当然应该更通一些“人性”,可以供外行的人们自然而然地使用。“傻瓜照相机”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理念或许可作为最精妙的范本。形象地说就是,不能让计算机继续做“文盲”,尤其要保证人们不用怎么学便能脱了“机盲”。发展“家用”计算机,要紧的是把目标锁定在“人”身上,而不是在人家的钱袋上。要真正实现计算机“技术理性”的“人性化”,就要以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为终极目的,在“人机对话”中达到“人文为本,技术为用”的人本主义公理的境界,让计算机向“家用电器”回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